中华都市网

中华都市网
您当前的位置:中华都市网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本科生首次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

2020-07-27 06:17:55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本科生首次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中国科学院大学25日公布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五位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自己编写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891748", container: "_i630znox87b", async: true });

  处理器芯片被视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设计复杂度高、难度大。为加快此类人才的培养规模与速度,中国科学院大学于2019年8月启动“一生一芯”计划,目标是通过让本科生设计处理器芯片并完成流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

  经过9个月的努力,由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金越、王华强、王凯帆、张林隽和张紫飞等五位2016级学生参与的首期“一生一芯”计划取得成功。学生们将这款处理器芯片命名为“果壳”,与“国科”发音相同。“果壳”的设计源代码已经向国际社区开源。王华强将代表团队于9月3日参加RISC-V全球论坛,向全球业界介绍“果壳”的设计。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孙凝晖表示,“一生一芯”计划的愿景是在国科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辐射,帮助更多高校形成从处理器芯片设计到流片并运行操作系统的实践课程,力争实现3年后在全国每年能培养500名学生,5年后实现每年培养1000名学生,10年达到每年培养1万名学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董纪昌表示,去年,该校在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中嵌入了“龙芯三号”芯片,“硬核录取通知书”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今年,该校本科生已经拿到了“超硬核毕业证书”。该校还将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培养更多国家紧缺的高技术人才,也欢迎更多优秀本科生加入第二期“一生一芯”计划。(完)


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Tags:
作者:Admin